2009年11月27日星期五

基督日報(香港) - 藉《2012》末日災難片 人生觀再定位

基督日報(香港) - 藉《2012》末日災難片 人生觀再定位

由《後天》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約翰‧庫薩克、阿曼達‧皮特主演,以瑪雅預言為藍本的本世紀大型災難片《2012》再次引起人們對末世的興趣。根據瑪雅預言記載,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他們的曆法也正以那天為止。雖然電影內容純屬虛構,但不少人在觀看此片後認為此片對末世的描述是真的。

瑪雅預言中記載,末世的臨到地球會出現地震、洪水、台風,火山噴發,兩極交替,無數災難將同時襲擊地球,人類正在步入毀滅的道路等現象。電影中描述在災難面前,所有科學家與政治家都顯得無能為力:洛杉磯瞬間消失、黃石公園變成大火山、白宮被壓碎、梵蒂岡被夷為平地、滔天洪水跨過西藏雪山......人類文明建築標誌變得不堪一擊。

有報道指出,《2012》的末世論並非瑪雅人所創,瑪雅人只認為2012年之後,世界會進入一個新紀元,與世界末日沒有直接關聯。影片中援引了NASA的「科學說法」,証實影片對末日描述的真實性。為了辟謠,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本月初在官方網站上公開聲明:2012年12月21日不是「世界末日」。

「但假如下周就是世界末日,這會對你的生活帶來任何影響嗎?」澳洲基督徒專欄作家比爾(Bill Muehlenberg)表示末世問題值得人們深思。末日的問題使所有人——不論是基督徒與非基督徒,都重新認真地調整自己的人生,而《2012》電影就正體現了這一點。

《2012》片中有一個場景描述一位父親迫切的嘗試與長期沒有交流的兒子談話。正當兒子回應時,父親已經身藏火海,再也沒有機會與兒子和好了。延長的災難鏡頭總能有效地讓人思考生命中的優先次序。特別是在人際關係方面而言,末日使人醒覺到每天都應該以「明天就是末日」的態度來生活,不要把今天該說的話拖到明天再說,包括對家人簡單的一句「我愛你」;而且絕不應逃避那些困難卻必要處理的事情,包括自己做錯或別人做錯的,本來「與弟兄和好」就是主耶穌基督所托給每個人的職分。

基督徒應該怎樣面對末日的現象呢?信徒不應該只是被災難的場面嚇倒,也不需對末世作猜測;因為唯有全能的上帝在掌控歷史,繼續仰望上帝的心意是最有智慧的。基督徒無論在什麼崗位,花上八年或十年去考上更高的學歷也罷,當上跨文化宣教士也罷,明確神的心意都可在未來的時日裏更有效地事奉。

如果世界末日真的在下周,那你今天將會如何改善與神和與人的關係呢?

基督日報(香港) - 藉《2012》末日災難片 人生觀再定位

基督日報(香港) - 藉《2012》末日災難片 人生觀再定位

安全牽手的幸福

孩子總是喜歡模仿大人,每次外出,她第一個動作就是準備自己一個人過馬路,我們叮嚀又囑咐,喝止她單獨行動,她反駁說:“我長大了,不用你牽。”

讓孩子學習獨立是件好事,可是也要分輕重。如果我們任由孩子自己做不恰當的事,萬一發生了事故,后悔就來不及了。如果我們告訴她:“小孩不能自己過馬路!”她心裡就會不服氣,往后,只要逮到機會,她就會向你證明她已經長大,可能,在她來不及證明之下,意外已經發生了……

孩子是上天賜給家庭的財產,我們應該慎重地管教才是。

為了讓孩子放棄單獨過馬路的慾望,于是我就讓她知道牽手過馬路是關心與愛的光榮。當我一下車,馬上牽另一個成員的手,顯得“恩愛”狀,于是她一下車,就會有樣學樣(都說她喜歡模仿大人的了)牽“最愛”的人的手了。

危機是埋伏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的,我們必須與孩子鬥智而不是鬥氣。

一次,當我又被這事惹惱,我以退為進,放棄言語的勸導,直接“恩愛”地牽另一伴的手過馬路。孩子不甘被冷落,于是擠入我們中間,左手右手都任我們牽。我們(要牽她過馬路)的目的達到了,孩子也展露出獲得勝利似的微笑(成功被兩位家長關心)。

此后,只要她有想獨自過馬路的念頭,我們就使出“恩愛”招數,幾乎是百試百靈。當然,在這期間,我也不忘教育她,讓她知道馬路如虎口,有一天爸媽老了,她也會牽我們過馬路。孩子一聽,“原來以后爸爸媽媽也會有被她牽著過馬路的一天”,心裡的自卑、約束頓感消失,從此,每每一下車,他就樂意被“最愛”的人牽手過馬路了。

沒有威脅、沒有逼迫、沒有哭泣,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出門,開開心心地回家,這不就是我們所要的幸福嗎?

幸福,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多動動腦筋而已。


曾秀梅:媽媽咪亞 (转载自中国报副刊醒目专栏开卷小栈)

自己的事自己做

孩子過了五歲的生日,我們就告訴她已經是小孩不是嬰孩了,小孩比嬰孩強,能自己決定吃(可以餐餐吃板面囉)喝(可以常常喝蘋果汁囉),自己決定遊戲內容(可以只選擇拼圖玩囉)……

既然當小孩有這么多的好處,于是她高高興興地強調自己已經五歲。

“我五歲了,我要買這本書。”

“我五歲了,讓我決定穿這件衣服出門吧!”

“我五歲了,我要穿這對鞋子上街。”

“對了,你已經不是嬰孩,我忘了告訴你還有一件可以自己做的事。”我故做忘記把另一件好處告訴她。

“什么事?快告訴我!”孩子性急的渴望馬上知道答案。

“就是你可以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洗鞋子啦。”我在孩子獲得當小孩的“好處”之后,讓她知道小孩該做的事。

由于有好處在前頭做推動力,孩子幾乎沒有推搪每個星期六必須洗自己校鞋的責任。為了讓她習慣做家務,而又確保鞋子洗得干淨,我總是在她洗鞋子之前,先躲在廁所偷偷地把鞋子洗干淨,然后再把鞋子泡在清水裡,讓她用刷子再洗一次鞋子,然后塗抹鞋油。

塗抹鞋油這項簡單的工作,也是訓練孩子耐心和審美觀的方法之一。起初,性急的孩子,總是把鞋油塗得一塊塊,放在廁所就草草了事。我沒有為孩子做太多的補充工作,只把鞋子放去採光足的地方曬,然后讓孩子穿上就這樣曬干的鞋子,讓她自己給予評語(當然家人充當觀眾,投與好奇的目光)。

孩子有點不好意思,口裡一直說著:“不要緊!不要緊!”行動上卻已經提著鞋子跟著我進廚房,再把鞋油塗抹一次。

鞋子曬得干爽潔白后,別忘了給予嘉獎,從小事給予孩子肯定,往后不怕她不主動做家事,你聽:

“小天使,你的校鞋好干淨哩!”

“那當然,我已經五歲了嘛!”孩子洋洋得意的說。

孩子得意,難道你不滿意?

曾秀梅:媽媽咪亞

合宜的衣著

曾秀梅:媽媽咪亞--合宜的衣著


小女孩出席比較隆重的宴會,常常可以為宴會增“色”不少,有的在衣著上花心思,有的在頭飾、鞋襪等方面特別配搭,只要你留意,一定發現宴會上那些艷麗又悅目的雀兒。

五六歲的小女孩,打扮起來最可愛了,可是,可愛的背后,相信母親們與我一樣,有一籮籮的“辛酸史”。

當我打算把孩子打扮成漂漂亮亮的公主,一起出席好友的婚宴,可是孩子卻偏在這時堅持要穿輕便的牛仔裝……;又有一次,我要帶孩子去郊遊,孩子卻偏偏要帶繡荷包出門……;還有一次,我高高興興地要去市場購物,希望孩子穿輕便裝在遊樂場玩一會兒,可是,孩子卻說要穿干媽媽送的小洋裝……(穿裙子去遊樂場玩,醜態不是百出了!)

我除了循循善誘,讓她逐日明白穿合宜的衣著也是一種禮貌以外,我卻得傷腦筋,讓她馬上答應穿我為她準備的衣裳哩!

“你不穿這套,我就不帶你去!”(威脅口吻,不好!)

“任你喜歡,到了會場你就會出醜了!”(反面教材?不適合這個時候出招!)

“多想和你成為相稱的一對呀!你看我穿藍色,你也穿這件藍色小花裙吧!”(即使只有絲帶是藍色的,你也硬要說是相稱的。)

孩子覺得我是在認同她,于是,高高興興地換上我所選擇適合的服裝了,還露出幸福的微笑呢!

你瞧,孩子被哄得開心,媽媽也輕而易舉地達到目的。

2009年11月22日星期日

福音和体育 也能融合

福音和体育 也能融合

●采访:鹏程 受访者:郑志豪(福音体育会文书) 刊登于22/11/09 南洋副刊牧羊人

http://www.nanyang.com/sidelines/sidelines_articleDetail.asp?type=D&id=103443&sid=54&cid=201

每个星期晚上,他们都在吉隆坡坤成一校打羽毛球。当我走进学校的羽球馆,“劈”、“啪”、“咻”的响声不绝于耳,羽球馆内20多个人,打球打得汗流浃背。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吉隆坡福音堂福音体育会的成员。

福音体育会(GSports)的文书郑志豪才工作完毕赶来,仍未换上运动装,但他们的队长封家和,已经打完了一场计分赛了。

“我们就这样每个星期,借着打球,教会弟兄和非信徒朋友打成一片,建立关系。”志豪望着球场上挥拍的会员,如此说。

从志豪的体格看,显然是运动爱好者,他对什么运动都有兴趣,羽球、网球、游泳、骑脚车……总之,只要有机会接触的运动,他都会尝试。

但福音体育会,却是他和教会几个弟兄,不经意想出的念头。3年前,他们几个人经常到一个弟兄的家中去打羽毛球,因为那位弟兄的家有室内羽球馆。他们没多想什么,就只是单纯地喜欢打球,而且打球可以认识不少运动爱好者。

久而久之,他们几个人就想得更多一些了。他们思忖,“既然打球都可以认识朋友,我们何不使用这个关系网,来做些什么事……”慢慢地,大家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筹划后,“福音体育会”就成型和运作了。

通过体育接触基督福音

福音和体育,怎么可以接连起来?乍看之下,确实很难接连。但《圣经》中保罗也说了,“向什么人我就作什么人……”对一群运动爱好者,体育可以是一个管道、一个平台,让人有机会接触到另一端的基督福音。这是福音体育会成员的使命。

从寥寥几个成员开始,志豪、家和也没顾虑太多,就每个星期一起打球。数个月后,会员已经增加到20多人。“在短短几个月,我们的关系,就从不认识,慢慢建立起来。有时运动后,若大家都还有点空闲时间,我们就会去喝茶聊天,这也是一种团契。我们彼此都成了朋友,更不会排斥我们的信仰,有时教会办一些活动、中秋晚会、亲子讲座,邀约这些朋友出席,他们都会乐意抽空参与。”

福音并不是推销产品,福音是从建立关系、信任和友谊开始,并且让朋友看到基督徒的生命。这是福音体育会不断尝试的事情。

最近志豪的教会参与帮助一群在学校纪律上有点问题的学生,教会觉得和这些青少年“最接近”的,就是福音体育会。教堂有个篮球场,就可以从打篮球开始吧;重要的不只是教堂的篮球场,而是家和本身就是前篮球国手,有个前国手免费授教打篮球的技巧,谁不想学?透过这个管道,可以认识到这群学生,也可以从中教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志豪说,这是他们的其中一个计划。

担忧筹款目标无法达成

最令志豪振奋又难忘的,是福音体育会在今年6月举办的单车义行,为马六甲野新的“恩福之家”老人中心筹款运动。当他们正式策划这个单车义行筹款时,全球和国家经济忽然糟糕起来,志豪与家和,都难免担忧,不晓得所要筹款的目标,是否能达成。

“那时我们已经‘洗湿了头’(广东话),就毅然照跑,找一些赞助商,和一些单车爱好者的指导,学习骑长途脚车的技能。教会弟兄姐妹很支持我们,也协助我们去筹款。就连1万8000令吉一辆的单车,我们也借到了,就得开始训练。”

从吉隆坡至野新182公里、7小时的路程,不是简单的功夫。报名的14名义行单车参加者,也加紧训练。其中有一名前脚车国手,6名业余脚车爱好者,训练志豪等一群没有长途单车经历的参加者。

一次,志豪在训练中是差点惊险丢命。当一行人骑单车经过甲洞一个让人们放风筝的草地,正好一只风筝在低空飞行,志豪刚好骑著单车,没留意到透明的钓鱼线,就立即给缠住颈项,若脚车继续前行,他肯定会被缠而窒息。那时,他只有下意识地拼命煞车,在心里却对自己说,“这是1万8000千令吉的脚车,是向别人借来的脚车,绝对不能摔……”

结果,脚车很快停了下来,志豪也没有摔下。只是,颈项流血了,日后也留下了一道疤痕。他仍然感恩,因为这只是一道皮外伤,没有损坏昂贵的单车,也没有损害自己的性命。

一番苦练后,单车队在义行日,就昂首上路了。虽然志豪和其他一些参加者,都不过是“杂牌军”,但迢迢的路程,他们还是成功抵达了。“其他业余脚车爱好者,看到我们这股毅力,也都大大惊叹。”志豪说。

让他们惊喜万分的,是这一次义行筹获4万多令吉,比他们的目标,足足多出一倍有余。

什么是福音?福音并不是推销什么,福音是学习基督的样式,在别人的需要,看到自己的责任。譬如,为一家有缺乏的老人中心,寻找营运的资源,这就是福音的内容。

福音体育会的团队,将来会加强组织,策划更多能带出福音的活动。将体育融入福音,这概念真有意思。

访问完毕,志豪换上了运动装,立刻上场,加入战围。